公【杜鴻漸】曰。弟子聞金和尚說無憶無念莫妄三句法門是否。曰然。
公曰。此三句是一是三。曰無憶名戒。無念名定。莫妄名慧。一心不生具戒定慧。非一非三也。
公曰。後句妄字莫是從心之忘乎。曰從女者是也。
公曰。有據否。曰法句經云。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。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。公聞疑情盪焉。
又問。師還以三句示人否。曰對初心學人還令息念澄停識浪。水清影現。悟無體念。寂滅現前。無念亦不立也。于時庭樹鴉鳴。
公問。師聞否。曰聞。鴉去已。
又問。師聞否。曰聞。公曰。鴉去無聲云何言聞。
公又曰。弟子性識微淺。昔因公暇撰得起信論章疏兩卷。可得稱佛法否。師曰。夫造章疏
皆用識心。思量分別有為有作。起心動念然可造成。據論文云。當知一切法從本以來。離
言說相。離名字相。離心緣相。畢竟平等無有變異。唯有一心故名真如。今相公著言說相。
著名字相。著心緣相。既著種種相。云何是佛法。公起作禮曰。弟子亦曾問諸供奉大德。皆
讚弟子不可思議。當知彼等但徇人情。師今從理解說合心地法。實是真理不可思議。
公又問。云何不生。云何不滅。如何得解脫。師曰。見境心不起名不生。不生即不滅。既無生滅即不被前塵所縛。當處解脫。不生名無念。無念即無滅。無念即無縛。無念即無脫。舉要而言。識心即離念。見性即解脫。離識心見性外。更有法門證無上苦提者。無有是處。
公曰。何名識心見性。師曰。一切學道人隨念流浪。蓋為不識真心。真心者。念生亦不順生。念滅亦不依寂。不來不去。不定不亂。不取不捨。不
沈不浮。無為無相。活鱍鱍平常自在。此心體畢竟不可得。無可知覺。觸目皆如無非見性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